-
【2022年丹阳市招商】丹阳经开区:产业强市的“加速度”密码
丹阳经开区:产业强市的“加速度”密码 一、招商引资开门红:70亿项目开启新篇 江苏丹阳经济开发区以“产业立区、产业兴区”为理念,2022年实现招商引资“开门红”,首签70亿元重大项目。该项目聚焦新能源领域,涵盖锂电池生产、储能系统集成等,预计建成后年产值超100亿元,成为开发区新的增长极。 二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:19.9亿元项目夯实根基 紧随签约之后,开发区6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,总投资19.9亿元,包括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等领域。例如,智能激光装备生产项目投资5亿元,引进德国先进激光加工技术,产品精度达微米级,填补国内高端激光装备空白;新材料项目聚焦航空航天复合材料,预计年产能5000吨,服务于C919大飞机供应链。 三、产业强市战略:三大提升与突破 开发区围绕镇江和丹阳市委、市政府部署,实施“产业强市”一号战略,重点实现“三大提升、三大突破”: 产业能级提升:巩固眼镜、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优势产业,推动丹阳眼镜产业向高端设计、品牌运营转型,2021年眼镜产业产值超300亿元,占全国市场份额40%; 创新能力提升: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,2021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.2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; 开放水平提升:深化与长三角园区合作,2021年引进上海、苏州等地项目20个,协议投资超100亿元。 重大项目突破:瞄准百亿级项目,建立“链长制”,由区领导牵头对接新能源、半导体等领域龙头企业; 平台载体突破:打造“一核多园”格局,核心区聚焦科创总部,专业园区专注细分领域,如半导体产业园已入驻企业15家; 产业生态突破:完善“研发—中试—产业化”链条,设立1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,扶持初创企业成长。 四、服务保障:营商环境的“丹阳样本” 开发区推行“极简审批”模式,企业开办实现“一窗通办、半日办结”;建设“人才公寓+邻里中心”,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、教育、医疗一站式服务。2021年,开发区获评“江苏省营商环境示范园区”,企业满意度达98%。 五、未来愿景:先行区与示范区的使命 丹阳经开区将以此次签约和开工为契机,加快培育新经济增长点,目标到2025年,建成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,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,成为丹阳产业强市的先行区、创新区和示范区,在长三角产业分工中占据更重要地位。
2022-04-12
-
【2022年丹阳市招商】丹阳经济开发区:产业强市的 “加速度” 与战略布局
丹阳经济开发区:产业强市的 “加速度” 与战略布局 一、招商引资开门红:70 亿项目奠定产业新基石 江苏省丹阳经济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,2022 年以 “产业立区、产业兴区” 为核心理念,实现招商引资 “开门红”。首签的 70 亿元重大项目聚焦新能源领域,涵盖锂电池生产、储能系统集成等关键环节,预计建成后年产值超 100 亿元,税收贡献超 5 亿元。该项目不仅填补了丹阳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关键空白,还将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,形成 “研发 — 生产 — 应用” 一体化产业生态。 紧随其后的 19.9 亿元集中开工项目,涵盖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等领域。例如,智能激光装备生产项目引入德国精密加工技术,产品精度达微米级,主要服务于航空航天和半导体行业;航空航天复合材料项目则瞄准大飞机供应链,预计年产能 5000 吨,成为丹阳融入长三角高端制造集群的重要支点。 二、“三大提升、三大突破” 战略路径 开发区紧扣镇江和丹阳市委、市政府部署,提出 “三大提升、三大突破” 战略: 产业能级提升:巩固眼镜、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优势产业,推动丹阳眼镜产业向高端设计、品牌运营转型。目前,丹阳眼镜产业年产值超 300 亿元,占全国市场份额 40%,拥有 “中国眼镜之都” 称号。通过引入意大利设计团队和数字化生产设备,部分企业产品溢价率提升至 30%,成功打入欧美高端市场。 创新能力提升:构建 “政产学研用” 协同创新体系,与东南大学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研发中心,2021 年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达 3.2%。开发区内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 5 家,年申请专利超 500 件,其中智能制造领域专利占比 45%。 开放水平提升:深化与上海、苏州等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产业协作,2021 年引进长三角项目 20 个,协议投资超 100 亿元。依托丹阳高铁枢纽,打造 “30 分钟产业协作圈”,实现与上海张江、苏州工业园的人才、技术、资本高效流通。 在重大项目、平台载体、产业生态方面寻求突破:建立 “链长制” 靶向招商,由区领导牵头对接新能源、半导体等领域龙头企业;打造 “一核多园” 空间布局,核心区聚焦科创总部,专业园区如半导体产业园已入驻企业 15 家;设立 10 亿元产业引导基金,重点扶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等初创企业。 三、营商环境:服务创新与要素保障 开发区推行 “全生命周期服务” 模式,设立项目服务专班,实现 “签约即启动、拿地即开工”。例如,某新能源项目从签约到取得施工许可仅用 3 个月,较传统流程提速 60%。通过 “极简审批” 改革,企业开办、项目审批等 128 项事项实现 “一网通办”,平均审批时限压缩至 5 个工作日。 在要素保障方面,建设 20 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,配套人才公寓、国际学校和三甲医院,打造 “15 分钟生活圈”。2021 年推出 “丹凤人才计划”,给予顶尖团队最高 5000 万元资助,引进新能源、半导体领域高层次人才 50 人,培育高技能人才 2000 人。 四、未来展望:长三角产业强区的崛起 丹阳经济开发区正以智能制造和绿色能源为主攻方向,目标到 2025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2000 亿元,建成 5 个百亿级产业集群。通过重大项目牵引和创新生态构建,开发区将成为丹阳产业强市的先行区、长三角高端制造协同发展的示范区,为江苏 “制造强省” 建设提供县域样本。
2022-04-08
-
【2022年句容市招商】句容 "容缺受理" 机制创新政务服务 信用承诺破解审批堵点
句容 "容缺受理" 机制创新政务服务 信用承诺破解审批堵点 镇江市句容市深入推进 "放管服" 改革,创新推出行政审批 "容缺受理" 机制,通过信用承诺优化办事流程,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服务。日前,某企业负责人在办理绿化竣工验收许可证时,因部分材料欠缺,通过 "容缺受理" 机制承诺补正材料,当场完成审批,成为该机制高效便民的缩影。 一、机制设计:精准界定容缺范围与流程 句容市城管局行政审批科明确,"容缺受理" 适用于关键条件具备、主要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要求,但次要材料或手续有欠缺的绿化审批事项。申请人需签署《容缺受理承诺书》,承诺在规定时限内补齐补正材料(一般不超过 5 个工作日)。工作人员同步启动审核程序,若超过承诺时限未补齐,将作退件处理并纳入信用记录。 该机制重点聚焦高频审批事项,如绿化工程验收、户外广告设置等,累计梳理可容缺事项 12 项,涵盖材料清单中的非核心要件,如营业执照复印件、申请表盖章等。据统计,自机制实施以来,已为 80 余家企业提供容缺服务,平均审批时限缩短 40%,群众满意度达 98%。 二、信用赋能:构建 "承诺 + 监管" 闭环体系 句容市将容缺受理与社会信用体系深度融合,建立 "红黑名单" 制度。对按时补正材料的企业,给予信用加分;对逾期未补正的,暂停容缺资格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。2021 年,某企业因两次未履行承诺,被暂停容缺受理资格 6 个月,有效强化了信用约束效力。 同时,通过 "句容政务服务网" 公开容缺事项清单、承诺时限和信用记录查询渠道,接受社会监督。数据显示,机制实施以来,材料补正及时率达 92%,未发生因容缺导致的审批失误或监管漏洞,实现了效率与规范的平衡。 三、政策延伸:从 "单一窗口" 到 "全域通办" 句容市以容缺受理为切入点,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。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 "容缺受理专窗",配备专职代办员,提供材料预审、承诺指导等服务。2022 年,该专窗累计服务事项 210 件,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 3 个工作日。 此外,容缺机制逐步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、企业开办等领域延伸。例如,在工程建设项目中,对暂缺环评批复等非核心材料的项目,允许容缺受理并同步开展技术审查,待材料补齐后立即核发许可证,平均缩短审批周期 20 天。
2022-03-15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